粤西大地,山峦叠翠,海田相接。从湛江金鲳鱼到茂名荔枝,从阳江豆豉到云浮南药盈利通,这片土地孕育的不仅是独特的味觉记忆,更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引擎。
12月12日至14日,2025大湾区农产品交易会将在广州广交会展馆B区举行。粤西地区的地标农产品将借助“媒体+”全链条服务,从原产地出发,开启品牌化、国际化的新征程。

湛江:蓝色粮仓联袂热带果园
湛江坐拥全省最长大陆海岸线,既是“蓝色粮仓”,也是“热带果园”。据湛江市农业农村局统计,2024年湛江金鲳鱼深海养殖网箱达3600多个,年产量超10万吨,占全国产量约40%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0亿元。对虾产业年产量超20万吨,加工出口量连续多年领跑全国。
在陆地上,徐闻菠萝谱写着自己的甜蜜篇章。作为“中国菠萝之乡”,徐闻菠萝种植面积达35万亩,年产量超70万吨,占全国三分之一。当地积极延伸产业链,开发出菠萝月饼、菠萝纤维制品等深加工产品,提升产业附加值。
《湛江市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出,将支持徐闻建设菠萝现代化产业园,推动种植标准化、品控数字化与品牌国际化。同时,依托《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当地正加快建设“蓝色粮仓”,推动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建设,打造“水产+水果”双轮驱动的农业产业新格局。

徐闻菠萝
茂名:千年荔乡对话“南方人参”
“世界荔枝看中国,中国荔枝看广东,广东荔枝看茂名。”这句行业谚语道出了茂名荔枝的产业地位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,茂名荔枝种植面积超135万亩,年产量超50万吨,全球每十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这里。2024年盈利通,茂名荔枝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,产品远销北美、东南亚、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与荔枝的甜蜜相映成趣的,是化橘红的药用价值。这座“南方人参”正在完成从药材到大健康产业的华丽转身。茂名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,目前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1.6万亩,系列产品产值突破35亿元。
2022年以来,化州与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成立化橘红医药研究中心,开展药理药效深度研究。投资2.3亿元建设的化橘红精深加工产业园,引进先进技术,开发出橘红止咳宝、橘红颗粒等68个深加工产品,推动产业向医药健康领域延伸。

化橘红
阳江:百年豉香交融道地药香
阳江,这座滨海城市正书写着豆豉与春砂仁的产业新篇。
作为“中国豆豉之乡”,阳江豆豉以其黝黑油润、醇香回甘的特质,成为粤菜的灵魂调味。阳江市豆豉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目前全市豆豉年产超5万吨,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约70%,年产值突破15亿元。
产业的突破在于创新。当地企业已开发出豆豉酱、即食豉油、豆豉风味预制菜等数十种高附加值产品。一座集生产、观光、体验于一体的豆豉文化博览馆已投入使用,将百年酿造技艺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旅体验。
与此同时,阳春市特有的道地南药春砂仁,正从药材向大健康产业核心原料转型。目前,阳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约2万亩,年产干果超1000吨。当地成功开发出春砂仁蜜、春砂仁饮料、春砂仁养胃胶囊等系列产品,显著提升了产业附加值。

春砂仁
展望:山海相逢,共绘湾区新图景
粤西地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。从湛江的“水产+水果”双轮驱动,到茂名的荔枝与化橘红产业生态,再到阳江的豆豉与春砂仁价值提升,每条发展路径都彰显着科技赋能、链条延伸与业态融合的力量。
生产端,农业正从分散经验化迈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数字化;产业端,企业全力突破初加工瓶颈,向精深加工与全产业链跃升;业态端,“农业+文旅”“农业+康养”“农业+跨境电商”等新模式不断开拓产业边界。
随着大湾区农交会“媒体+”平台的推动,粤西特色农产品将加速国际化进程。这些承载着山海馈赠的南粤瑰宝,必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级舞台上,完成从“味觉记忆”到“产业名片”的华丽蜕变。
12月12日-14日,让我们相约广州,见证粤西味道惊艳湾区!
统筹:苏若晶 李廷睿
撰文:王志敏
来源:南方农村报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